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小說組得獎作品短評

文:李維怡(小說組評審)

亞軍:阿嘉花《我希望女兒蠢一點》

正常的媽媽都不會希望女兒蠢一點,這起題真是把貧富懸殊的矛盾表現得很到家了。我必須承認,這一篇,從題目開始便把握得好,所以從題目開始就把我的心贏走了。到決審時,始知與另外兩位評審都有相似的看法,實在心寬。

兩個敘事角度,分別是一個讀書不多的窮單親母親的「我」,和一個成績「麻麻地」的弟弟的「我」,故此,許多廣東話,以致故事都用近乎白描的方式寫,看起來很可以理解,雖然也是情節主導,但不會讓人覺得有很大的欠缺。人物的語言很生動抵死,尤以「發展局局長」這一花名叫人拍案。

一個充滿著迂迴心事的窮單親母親的形象;一個盛氣凌人、趨炎附勢的姐姐;一個反叛的弟弟,都很成功地建立了出來。在敘事上,本來,那個一面倒地反叛的弟弟角色,讓我有點擔心,因為在我們的反叛角度看起來太正面了,而且有點太「老積」(當然,也不排除窮人的兒女被迫成長快)。想不到筆鋒一轉:姐姐用來說謊欺騙學校的藝術創作,卻畫出了一個弟弟不願看到的自己。這一段忽然把弟弟的弱點也暴露出來,畫出了一個在「順從主流」與「反叛主流」這個兩極光譜中更複雜的畫面。

小說中也有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什麼是幸福的發展?」作者似乎也沒有答案。可是,透過不同的角色,作者似想舖陳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角度。在這一方面,這篇有一點可惜的,就是那個姐姐,不知為何沒有一篇是專用姐姐的角度的呢?是作者不忍心寫還是不會懂得寫呢?無論是那一種,我都覺得,值得讓姐姐發言--讓她發言不一定是包容她,但就算她幾「無良心」、「頂心杉」,也可以讓她更露骨地表現了這個社會對一個人的要求。姐姐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得更好,但因家貧而沒有資源去讓她好好發揮。主流教她的是社會、政府對她的不幸無須負責,所以她會認為母親公開自己的貧窮身份來要求公義是羞恥,但卻不認為自己說謊去得到她想要的東西是羞恥。其實,姐姐也不過是個小朋友,她只是回應著這個社會對她的要求而已。這個角色實大有可為,沒有從她的角度寫,很可惜。雖然,作為旁人,評審都覺得應尊重這個決定,但作為一個讀者,我心裡總覺得有點可惜。

除此以外,文字上和結構上,仍嫌有點太過急和粗枝大葉,收筆也有點草草,如要奪冠,還是有點不夠分,所以,便只好讓冠軍從缺了。

季軍:刃草《勞動何價》

這一篇,平平實實,有點土氣,又帶點批判味道,文字上穩穩當當無犯大錯。寫到末尾收筆,也有餘韻--同時也必得說,這一篇是這次參賽作品中收筆收得比較好的一篇。

這故事帶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勞動何價」和「絕望」的關係,也帶出了基層人民在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之間的衝突。故事有三個人物,三個都寫得不錯,算是很生動也到位,寫出三種態度,且挺自然。

周大娘的角度就是「兒子是寶貝」,與及「只要肯挨,就不會死」。我必得承認,個人口味偏好的關係:周大娘恭維老闆和罵老闆兩段,看得很過癮(有一點點像《紅樓夢》裡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也很能表達對社會關係的理解,讓人讀來會心微笑。不過,周大娘很自然地,不會太明白兒子對於文學的興趣。周肖是個文藝青年,不能習慣抑人鼻息,總覺得自己比其他工人的心靈高一級,但喜愛文藝對一個窮工人來說,又似乎很絕望。不過,阿玲罵周肖一段,不知是作者有意還是無意,帶出了另一個矛盾的層次:喜好看書、自認文人的人,卻看不起印刷書、製造書的勞動者。這是一個何其大的矛盾,但也帶出了事情的複雜性。阿玲本身是矛盾的人物,周肖的文藝味所意味著的情感細膩帶給她精神上的滿足,但對於周肖沉溺於文字海洋而不想上班工作當然非常擔心,因為那牽涉到生計的問題。在另外某種類型的文本中,可能就會寫阿玲為男友犧牲,讓男友做他想做的事,由她來養活他。然而,這樣難道對阿玲公平嗎?再者,這也絕不是一個已經要負擔自己一家子生活費的農民工可以犧牲得起的。阿玲了解到如果要踏實生活,與周肖一起是絕望而不可能的,而且,為讓周肖死心,她也不惜說出違心的說話,吞吃了污名,讀著也有點令人心痛。

我個人覺得,作者很明顯還未對誰是誰非有太清楚的態度,因為他/她對三個人物(周大娘、周肖和阿玲)的不同世界觀,都悉出了同情。事實上我還很期待這位作者用這三個人物對這個主題作一個更深入的探討,可能一個中篇或長篇也是可以考慮的。

最後,這個故事運用了互文性,而其對照版本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我一邊看一邊想:如果可以和《人間失格》的整個時代背景和內容,作一對應的話,這故事將會更有趣。現在,似乎主角和作者都只對這個故事拿到了一種表面的感覺--我會這樣說:主角可以這樣,但作者不應該這樣。

特別嘉許獎:天洛卡《公司裡的大笨鐘》

三位評審中,有兩位(包括我)選了這一篇入圍,但都認為並非三甲之選,而是想在決審討論裡,有一些關於白領勞動狀況的故事,同時也覺得,在幾篇有關白領生活的參賽作品中,這篇是寫得比較好的一篇。

這一篇專寫辦公室裡面隱隱晦晦的人際關係構成的勞動狀態。可洛讚這篇「人物形象突出,作者對於辦公室的人事關係有仔細觀察,這呈現在人物職級、樓層、距離和流言上。」故事裡處處流露著人與人之間的大小嫌隙、讓人無所適從的流言蜚語,還有小白領那些自以為聰明的小比喻等等,人物透過情節來塑造,算是突出。作者安排了一個似乎是入世未深、對人際關係敏感、懷有好意、希望大家好好共存的「我」(亦即是爾虞我詐環境中的不適應者),來做主要敘述者,來突顯了不友善的環境和異化的人際關係。故事到最後,所謂的「事實真相」、「是非黑白」還是不清不楚,故事中的「我」和「ko」若即若離的感情,也始終是無始無終,這都是作者的「忍手之功」,讓辦公室世界中的曖昧不明相當突出,沒有進一步跌入港產電視劇式的溫情俗套。

可惜的是,作者只是沒有「進一步」跌入港產電視劇式的溫情俗套,在很多方面這篇小說仍是落入了那個格式,又沒有對之進行超越(例如,讓一種形式包含了它本不涵蓋的內容)。首先就是,通篇都是依靠情節來主導,情節一直在跑,人物又幾乎不停說話,對人、物、情景的描寫都較欠缺。另外,似乎作者仍與角色們一起,都困在辦公室裡了。在小說裡,辦公室以外的世界,只有那首流行歌和只作過場用的餐廳。那首流行歌的位置似乎相當重要,因為連篇名和男主角與「大笨鐘」拉上了關係。然而,被賦予這麼重要的角色的歌曲,卻全不見在故事中有其他的互文性發生,於是,整首歌詞抄下來就顯得沒有必要,而且有點太自戀、太自我陶醉的感覺。如果說,沉醉在流行曲的氛圍是小白領的常態,那麼,想寫好小白領的角色,必須要在同樣沉醉的心情以外,有另外一雙眼觀看這個沉醉的自己,那麼,可能就能寫出別樣的深度來了。


特別嘉許獎:陳敬函《頽轉的輪圈》

工殤是一個很容易就表達出勞工的社會關係的情況,所以要寫得好反而又有難度了。

剛開始看,有點覺得語言不大對勁,這個貨車司機說話怎麼都文縐縐?慢慢看下去才曉得這人原來是從沒有資產的小白領階層直線下滑,變成勞動階層的司機,這又讓那些文縐縐好像合理化了。只是,我會想:這個結構早一點出現會否好一點呢?一次過擠在後面,好像有點,怎麼說呢,就是突兀吧。而且做小白領那一段,太過急就章,令到前面細意經營的感受,都被一陣狂風雷雨打散了的感覺。

除此以外,這一篇算是中規中矩,雖無驚喜,文字也不錯,情景交疊算是很嫻熟,對勞動狀態似乎也頗了解,也能利用情節突顯社會關係。不過我必須承認,可能文字的怨氣太重,並不是我個人口味之所傾而已。除了怨氣太重外,我也覺得作者太著急要舖陳各種社會關係,非常著跡,導致整篇故事顯得有點太「實」了、擠不出空間的感覺,也浪費了階級下滑這個比較特別的題材。

補充一點:我並不是說勞動階層遇到不合理問題不能表達怨氣,我自己平時做基層的工作,也總會氣得怒髮衝冠,但是創作這個活動或許可以令我們與自己的第一感覺保持一種恰當的距離--這並不是什麼客觀中立,而是容讓自己從不同的方位看到自己感覺的來源及其相關的人、事、物,否則便會出現那種太「實」了的感覺。


特別嘉許獎:士灿《笑.吟》

這篇的說故事的技巧很純熟,人、事、物、情、景都起落有序。

《笑.吟》某個程度上是站在性工作者的立場寫的一個故事,不過,與其說是寫一個性工作者的故事,不如說,是寫一些窮得不得了、活在社會邊緣的女子的狀況。這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故事還安排了一個小店,讓人物匯聚、交流,把故事連接起來。這個小店,幸好沒有成為溫情、濫情之家,只是恰當地提供了一個大家喘息、交流的地方。同時,角色們都各有千秋,立體傳神,相信這是評審團公認的。

不過,有一點較為怪的是,小店裡有個好像「正義代表」的人物「仕」,可能作者把他作為敘述零件的意識太強了,總是讓他在重要時刻,跑出來把那些女子不大不少地「救」了一把,還大發一輪議論,但這樣一來,他自己的角色就缺乏了立體感了。敘事上,就這麼一點有些可惜。另外一點問題,就是篇章中有許多錯字、別字、漏字,請作者下次交稿給別人前,要仔細校對一遍為妙。

老實說,評審團就這一篇都考慮了好一會兒:是否要為今次的比賽設下雙亞或雙季軍?然而,在題旨上,對於性工作者的勞動,始終是予以本質上的譴責,這是作為工人文學獎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我本人覺得,停辦多年後第一次再復辦的工人文學奬,在對基層勞動是否尊重的問題上,應執行得比較嚴謹一些,因為得獎代表一種社會上的認可,而得獎作品的世界觀,必定會連帶被認可,這是主辦單位和評審本身對社會要負的責任。關於這個問題,我會在綜論時仔細再談到。然而,由於就這一篇在說故事的方法而言,的確是有突出表現的佳品,而對性工作者的態度,又有一定程度的尊重,因此,我同意頒發一個「特別嘉許獎」,以示嘉許其在文學上所作的努力,並鼓勵這位作者繼續用不同角度思考各種工人的處境。


特別嘉許獎:王進明《生存極限》

這一篇把農民和工人的困境和心理狀態,都描寫得令人替主角們心痛和焦急。故事對貧窮把人迫得在個人的感情、性生活上都受到的影響,是表達得很清楚的。雖然也是情節主導,但對每個情節的描述都還算是細心經營,講故事的方法也算是引人入勝,對下崗工人面對的困難也有頗詳盡的描述。此外,故事也有令人意外的地方,就是對於差點強奸了女主角阿花的獨身漢張望財,竟有如此諒解的寫法,也讓人有點意外(不曉得是否作者對農村始終抱有期望?)不過,這些在情節之中變得合情合理,作者駕馭文字有功,故都算是順暢。

然而,這一篇在文字上可以再小心一些,包括好幾次把人的姓名弄錯了,也有好些寫錯了字。說故事方面,時間的轉變有時不太清楚,有時又很「硬」。有些情節好像前後對不上,譬如一開頭說阿花任性、開朗、暴烈,但後來又說她「一向溫柔善良」(「善良」還可以,但「溫柔」就有點矛盾了),讓人覺得作者好像忘了自己之前設計過的角色。又例如,一開始就談到深圳是個鬼地方,但在這個b-a-c的時序結構裡,a時間裡交待的,似乎更是農村裡的問題,這就有點怪。

我有一個問題,作者可以考慮一下:對一個草根人民在人格上的最深沉的侮辱,是否一定要以「被迫進行性行為」來表達的呢?對壓迫階級的醜惡的描寫,是否一定要透過「不正常性行為」呢?

另外一個相對令人感到可惜的就是,作者對現實的觀察是有,對工人需要反抗壓迫的良好意願也存在,但卻欠缺了對最大規模的結構問題的認識和觀察,於是,在小說裡保護工人的竟是國家機器!這對工人來說是危險的意識--當工人團結起來罷工時,是誰來負責鎮壓?就正如大家不會因為一個工人對我好,就覺得全世界工人都是好人一樣,當然個別好警察是有,但這個故事卻將110(警察求救熱線)的功效無限放大到成為被壓迫者的出路。而且,故事裡,阿花手機被偷時,那個警察幫助她的方式是行私刑,而行私刑在故事裡是值得鼓勵的行為。這不是牽涉到個人道德審查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價值判斷和對世界的認識和觀察的問題。

推薦獎:余龍傑《勞動何價》

願意讓陌生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一種自信或者是信任他人的表現,而兩者皆是人作為一個自重或受人尊重的人所需要的。故事給了男主角一個名字,但一開始沒有揭曉,就用四句話表達一種厚重的「失名」、「失聲」狀態,直到最後,名字揭曉了--「成龍」啊,阿爸想他做皇帝,於是為他起了一個很「威」的名字。然而,在現實的極大反差中,名字的揭曉,只惹來了周遭人物的恥笑,也成功讓讀者感到心有戚戚然。可以說,作者頗成功地運用了「命名」這個主題做了一個結構。

整個故事很影像化,將現實與回憶的穿插,有機地編織在一起,有點像在看電影。文字的運用在多篇參賽作品中算是比較突出的,偶有讓人拍案之作。描寫環境頗能以情入境還可以「翻兩翻」(如起床一段:「薯片的香味滲滿青春,可惜他不會再長青春痘」),運用比喻時也不失可以表達到基層市民的困境(如在醫院等紥繃帶一段,其比喻是「好像他等上公屋一樣漫長」,很精彩)。不過,文字上還是有可以留意一下的地方:作者可能要多留意一下筆下角色的語言,就像「我爸爸想我成為皇帝」太不像男主角在當時情景下會說的話了,減弱了「成龍」這個名字出場時的震撼。

結構上的心思,還顯示於兩個「瑪莉」,一個是男主角年青時嫖的性工作者,另一個是他臨老在街上萍水相逢的社工。然而,心思是有了,但不見得成功。兩個瑪莉都不算太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正在於,作者對兩者的態度和認識都是非常主流和公式化的:社工就只是好心腸和事實上的無力;至於性工作者瑪莉,我直覺地反感,形象太過公式化,尤其是她開工時自摸兼大叫「劉德華」一段,充份顯示作者對性工作者的恥笑態度(用她的「不正常」、「妄想」或者「欺騙」來達到黑色幽默的效果),也很提醒我港產爛片中對性工作者常有的鄙視性處理。

另外就是所謂的「邊青」、「黑社會」,形象都是非常刻板公式,且有一點我不肯定:是否連收垃圾紙皮鐵罐的阿伯阿婆都要「交陀地」?我想,就算是刻板的做法,都是「債仔」被打合理一些。

作者的文字不錯,可惜在於對世界的認識不足。尤其談到男主角的悲涼淒慘,經常只由於其他低下階層沒有相濡以沫,除了警察不問情由的雪上加霜一小段外,都沒有談及社會結構對他的影響。作者也未能好好把握男主角和社工這兩個典型人物。比如說,社工趁他不留神偷拍他這一段,涉及了可能是滿懷好意的影像暴力,很能表達消費社會對基層市民的影像消費問題,或者慈善態度對弱勢社群的曖昩,但作者卻沒有把握過來。又比如說,關於男主角等上公屋、領綜援,以及為何年青時已跌到社會底層,以作者的文字功力,如果要寫,應該幾筆就寫了過來,可惜,作者沒有寫,這很可能,就是認識和觀察的能力問題吧。

這一篇,文字上最靈活,但敗在題旨,讀了幾遍,想為它尋找一個理由,還是找不到,心裡覺得很可惜。


推薦獎:石嘉《涉世之初--羅斌的一九八五》

這一篇,文字算是相當熟練。對於主角的描寫,有點天真和自戀得讓人納悶。有一些地方看了便覺得沒什麼邏輯,比如一開頭,說主角因為在軍營長大,吃的粗穿的粗,所以便有了「清澈純朴的靈魂」,吃的粗穿的粗而不「清澈純朴」的大有人在,所以欠缺說服力。同時,主角每次在廠裡遇到不高興,便回想家鄉之美,在中國當前農村問題這麼嚴重的情景下,令人覺得這種對農村的想像,實在表現了對現實觀察的不足。反之,對於歹角唐科長的描寫,有層次有矛盾,卻有讓人驚喜之處。我甚至想,主角不一定要是「忠」的,如果把唐新華換成主角,這故事的看頭更大得多。

作者把一九八五這個年份抬到了題旨的高度,卻沒有太多與八十年代中的整體社會的觀察。人物(除了唐科長外)也沒有特別的時代氣息,而只是一個初生之犢到複雜的社會上裁了一筋斗,而這種事什麼年代都可以發生。這讓整個故事好像戴了一頂太大的帽子,重得站不穩。

建議主題獎:韓曉華《我也是工人?--在控制者與製成品之間》

這篇題旨清晰,社會觀察很足夠,至於文筆,則可以說是流暢但不可以說是好。

這篇文章讀起來實在很累,充滿情節,停不下來,對情節以外的可能性沒有足夠的留意。當然,換一個讀法,也可以看成「我」很心焦地想對曦這個學生進行懺悔。然而,再換一個讀法,對主線情節以外的可能性的不留意,很可能正是作者所批評的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徵之一呢。

從故事裡可以看到作者對教育制度頗清晰的了解和對其結構的批判,透過曦這樣一個「邊緣」人去反照出主流教育體制的問題。這應該是相當清楚,甚至有點太清楚的題旨--連題目都像論文一樣寫出來了......

我想建議作者試試把握一個已經出現但沒有把握好的情節:就是故事到最後提到「我」以前在鄉村學校長大的往事,也提到對不同的「懲罰」方式的看法。我覺得,如果這些早一點出現,甚至與曦的故事成交叉線互相映照的話,整個故事的力度可能就會有所不同了。

最後一點:我不同意故事裡那個「我」是處於一個「有心無力」的狀態,因為「我」的做法其實是出賣了那個小朋友,那只是一個「不夠心」的狀態。對其他人懺悔不能幫助到像曦那樣受欺壓的邊緣學生,況且,相比之下,故事中那個小朋友面對的壓力,要比身為成年人的「我」大得多。我並非說一定要出現老師抗爭的場面,只是,以一個寫實的小說來看,這個故事明顯對於那個「我」太為寬鬆仁慈了,如果故事中這個香港式的小中產做不能站在曦的那一方,那麼,他/她的內心真正的恐懼與懦弱及其源頭,如果可以更充份而赤裸地表達出來,那這個有關「在控制者與製作品之間」的故事會更有質感。

不過,這篇故事確認了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個工人身份,這一點比較特別,也由於這篇是屬建議主題類,所以我想,最後還是建議他得一個建議主題獎吧。

最後,很老實說,對於這一篇,我個人看後有很大的焦慮。焦慮之一,因為其筆觸太有自傳風味,對教育制度的認識,也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作者是一個教師;焦慮之二,其文字穩穩當當,說故事的能力也不錯,應該可以得個什麼獎的。那為什麼焦慮呢?我所焦慮者是,如果真的是自傳的話,那麼,當時「我」背叛了比「我」更弱勢的學生,今日向其他不牽涉事件的人懺悔,如果還因此得獎,對於那個被剝削、被背叛了的學生來說,這該算是一件什麼事呢?算不算是對這被邊緣化的學生再一次的剝削呢?

然而,由於小說歸小說,終歸不能因不肯定的原因,而剝奪作者的機會,而這篇在謀篇命意上,在我心中是在亞、季軍之下,又因其屬建議主題類,故,便讓他得到建議主題獎吧。


建議主題獎:李俊偉《我也是工人?--又一個出台》

由於我認為建議主題獎的《我也是工人?》很明顯是一個主題先行的獎項,乃是有關一般人不會介定為「工人」的人的勞動生活,因此,文字的功力,在評審這個獎項時,會放在比較後的位置。即使如此,在選擇這一篇作為建議主題獎的得獎作品時,也還是有很大疑惑,但再三看過和思考過各種元素,還是覺得可以鼓勵一下這篇作品和作者。

原因方面,最明顯的因素,是因為這是對一個男性性工作者的勞動狀態的描寫,而性工作普遍不會被認為是「工作」。同時,在文中表現的,更是一個基層男性。短短的故事,用了許多細節,交待了一個男性性工作者的工作、客人、同行,對不同客人的不同感受。雖然作者的文筆真是有待改進,但說故事者描述了kk對公屋客戶的感受時,那些簡單的文字還是輕輕地把我的心推了一下。

令人意外的是,這個作者,沒有一直只是談著性工作者的事情,就如一開筆,就描寫了一個與故事無直接關係的七旬老伯推垃圾車的片段,然後,才開始了kk當晚找地址的旅程。描寫老伯時也留有一些空間,彷彿表達一種在夜間工作的人之間共有的一種感受。在故事當中,也表達了許多對不同階層的人的態度的感想。再令人意外的,是收筆,老實說,雖然文筆不及好幾篇得獎作品,但這一篇敘事的收筆卻出乎意料地,屬於今次所有參賽作品中做得比較好的一篇。作者仔細描述了kk回到家中如何將一些錢和八達通,體貼地換給男友,順便也似的交代了男友作為一個廚房助理面對的困境,然後上床睡覺,等待開展第二天。這裡悠悠道來,下筆語氣謙和,氣氛溫暖,與在工作時的語調形成極大反差,算是在氣氛上收筆收得比較對路的。

這個作者,有一定的說故事能力,但行起文來,不知是急就章還是什麼,有好幾處地方,文字都顯得很奇怪。錯字漏字重覆字先不計較,但有些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之間的忽然互換,或者要快速進入諷刺某某人的敘事,都顯得忽如其來,好像事情還未搞清楚,就已經講完了。另外,行文上也有許多不流暢的地方,宜再仔細修改。

總的來說,這位作者的生活經驗應該非常豐富,基本的勞工基層視野也是有的,建議作者如果想繼續寫,可以多閱讀,留意文字的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